受精卵着床通常发生在受精后6-10天,具体时间受子宫内膜状态、激素水平、胚胎质量等因素影响。
1、时间范围:
受精卵从输卵管移动到宫腔约需3-4天,进入宫腔后会在游离状态下继续发育2-3天。透明带脱落后,滋养层细胞开始接触子宫内膜,整个着床过程持续约48小时。多数情况下,受精后第7-8天完成植入,少数可能延迟至第10天。
2、内膜准备:
子宫内膜需达到8-12mm厚度且呈三线征才具备容受性。排卵后孕酮水平上升促使内膜腺体分泌糖原,为胚胎提供营养。整合素、选择素等黏附分子的表达窗口期仅持续2-3天,错过此时期会导致着床失败。
3、激素调控:
黄体分泌的孕酮通过诱导白血病抑制因子LIF表达促进内膜蜕膜化。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在着床初期即开始分泌,维持黄体功能。雌激素水平过高或过低均会影响内膜血管生成,导致着床延迟。
4、胚胎因素:
染色体正常的囊胚更易成功着床,异常胚胎多在植入前被淘汰。滋养层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溶解内膜上皮,形成植入缺口。胚胎发育速度与内膜同步性差时,可能发生异位着床。
5、异常情况:
输卵管炎症或畸形可能导致胚胎在输卵管内着床,形成宫外孕。子宫内膜息肉、粘连等病变会阻碍胚胎定位,临床表现为反复种植失败。部分女性着床时会出现轻微腹痛或点滴出血,需与月经前症状鉴别。
备孕期间建议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剧烈运动和高温环境。每日补充400μg叶酸可降低胚胎神经管缺陷风险,适当增加深海鱼、坚果等富含ω-3脂肪酸的食物有助于改善内膜血流。着床期出现持续腹痛或大量出血需及时就医排除宫外孕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