骨质疏松可通过阿仑膦酸钠、唑来膦酸、雷洛昔芬等药物治疗,通常由钙摄入不足、维生素D缺乏、雌激素水平下降、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、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原因引起。
1、钙剂补充:
碳酸钙、枸橼酸钙等钙剂是基础治疗手段,需配合维生素D促进吸收。钙剂选择应考虑胃肠道耐受性,分次服用可提高吸收率,每日建议摄入1000-1200mg元素钙。
2、维生素D制剂:
骨化三醇、阿法骨化醇等活性维生素D能改善钙磷代谢。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需维持在30ng/ml以上,冬季或日照不足者需额外补充800-1000IU/日。
3、双膦酸盐类:
阿仑膦酸钠每周口服一次,唑来膦酸每年静脉输注一次,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缓骨丢失。用药期间需监测肾功能,服药后保持直立30分钟以防食道刺激。
4、雌激素调节剂:
雷洛昔芬作为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,可降低绝经后女性椎体骨折风险49%。该药可能增加静脉血栓风险,禁用于有血栓病史者。
5、甲状旁腺素类似物:
特立帕肽通过间断皮下注射促进骨形成,适用于严重椎体骨折患者。治疗周期不超过24个月,需配合抗骨吸收药物维持疗效。
骨质疏松患者需保证每日300ml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摄入,每周进行3次30分钟负重运动如快走、太极拳,居家环境需移除地毯等绊倒风险物品,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评估疗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