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齿并非必须完全长出才能拔除,是否拔除需根据阻生程度、炎症风险及咬合关系综合评估。
水平阻生或近中阻生的智齿即使未完全萌出也可能需要拔除。这类阻生齿常导致邻牙牙根吸收或形成盲袋,增加冠周炎风险。临床可通过曲面断层片判断阻生角度,早期干预避免并发症。
反复发作的智齿冠周炎是拔牙指征。未完全萌出的智齿与牙龈形成盲袋,易嵌塞食物残渣引发感染。表现为牙龈肿痛、张口受限,可能伴随发热等全身症状。急性期需先控制炎症再拔除。
颌骨发育不足时,部分萌出的智齿会推挤前牙。正畸治疗前常需预防性拔除这类智齿,避免导致牙齿拥挤复发。通过口腔CT可精确测量可用萌出空间。
倾斜生长的智齿可能造成第二磨牙远中龋坏或牙槽骨吸收。这类情况需尽早拔除,必要时对邻牙进行充填或根管治疗。手术可能涉及去骨或分牙等复杂操作。
长期埋伏的智齿可能引发含牙囊肿或角化囊肿。X线显示透射影超过5mm时建议手术摘除,同时需刮除囊壁防止复发。术后需病理检查排除成釉细胞瘤等病变。
拔牙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和剧烈运动,选择温凉流食如牛奶、冰淇淋。恢复期推荐使用氯己定含漱液保持口腔卫生,疼痛明显时可服用布洛芬缓解。完全埋伏智齿拔除后可能出现短暂下唇麻木,多数在3-6个月内恢复。正位萌出且咬合功能正常的智齿无需强行拔除,但需加强日常清洁防止龋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