粥样动脉硬化可通过阿托伐他汀、阿司匹林、氯吡格雷等药物治疗,通常由高脂血症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吸烟、肥胖等因素引起。
阿托伐他汀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,瑞舒伐他汀可减少血管内膜炎症反应,辛伐他汀适用于合并轻度肝损伤患者。长期使用需监测肌酸激酶和肝功能。
阿司匹林不可逆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,氯吡格雷阻断ADP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,替格瑞洛适用于支架术后患者。用药期间需观察牙龈出血等不良反应。
氨氯地平通过钙通道阻滞改善血管痉挛,缬沙坦抑制血管紧张素受体减轻内皮损伤,美托洛尔可降低心肌耗氧量。血压控制目标需低于140/90mmHg。
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血管糖基化损伤,西格列汀通过GLP-1途径保护内皮功能,达格列净兼具降糖和心血管保护作用。需定期监测糖化血红蛋白。
秋水仙碱适用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,卡纳单抗针对白细胞介素-1β抑制动脉斑块炎症反应。使用生物制剂前需筛查结核感染风险。
日常需采取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摄入,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严格戒烟并控制体重指数小于24。定期进行颈动脉超声和冠脉CTA检查评估斑块稳定性,出现持续性胸痛或肢体无力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