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一种出生时即存在的眼睑肌肉发育异常,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上眼睑无法正常抬起,可能由提上睑肌发育不良、神经支配异常、遗传因素、染色体异常、孕期感染等因素引起。
提上睑肌是控制眼睑抬升的主要肌肉,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该肌肉可能存在纤维化或肌力不足。轻度下垂可通过额肌代偿性收缩暂时改善,重度需手术矫正。伴随症状包括仰头视物、额纹加深。
动眼神经上支或交感神经通路异常会导致提上睑肌失去神经支配。此类患者可能合并瞳孔异常或眼球运动障碍。神经电生理检查可辅助诊断,部分病例需联合神经修复与眼睑手术。
约30%病例存在家族遗传史,常见于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。基因检测可发现MYH7、TPM2等肌肉收缩相关基因突变。遗传咨询有助于评估后代风险。
21三体综合征、特纳综合征等染色体疾病常伴发上睑下垂。这类患者多合并特殊面容及智力障碍,需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确诊,治疗需多学科协作。
妊娠早期风疹病毒、弓形虫感染可能干扰胎儿眼睑发育。此类患者可能同时存在小眼球、白内障等畸形。产前超声筛查与TORCH检测有助于早期发现。
先天性上睑下垂患者日常需保持眼部清洁,避免揉眼;婴幼儿期可尝试眼球转动训练促进肌肉发育;学龄期前完成手术矫正有助于视觉发育;术后需定期复查眼睑闭合功能;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、D,适度进行眼球追踪游戏锻炼眼肌协调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