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节鼠的临床表现可能由关节内游离体活动、软骨损伤、滑膜炎症、关节交锁、继发性骨关节炎等因素引起,通常表现为关节疼痛、活动受限、弹响、肿胀、关节不稳等症状。
关节鼠最常见的症状是突发性关节疼痛,疼痛程度与游离体位置相关。当游离体卡压在关节面之间时,可能引发剧烈锐痛;慢性疼痛多由游离体摩擦关节软骨导致。疼痛常在关节活动时加重,休息后缓解。
患者常主诉关节活动范围减小,特别是屈伸动作受阻。膝关节鼠可能导致无法完全伸直或屈曲腿部,髋关节鼠可能影响行走步态。这种受限具有间歇性特征,随游离体位置变化而波动。
约60%患者会出现关节活动时的弹响感,表现为清脆的"咔哒"声。这种弹响源于游离体在关节腔内的滚动或跳跃,多发生在改变体位时,如蹲起、上下楼梯等动作中。
当游离体嵌顿在关节面之间时,会导致突发性关节僵直,称为"真性交锁"。患者需手动晃动关节才能解除。这与半月板损伤导致的"假性交锁"不同,后者可通过缓慢活动自行缓解。
长期存在的关节鼠可能刺激滑膜产生炎症反应,导致关节腔积液。肿胀程度与活动量呈正相关,可能伴随局部皮温升高。反复肿胀提示可能存在软骨磨损或滑膜增生。
日常护理建议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,选择游泳、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。饮食注意补充富含胶原蛋白的食物如骨汤、银耳,以及含钙丰富的乳制品。急性期可采用冰敷缓解肿胀,慢性期可尝试热敷促进血液循环。若症状持续加重或频繁发作,需及时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取出游离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