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发性痛经可能引起工作效率下降、焦虑抑郁情绪、慢性盆腔疼痛、继发性功能障碍、子宫内膜异位症风险增加等危害。
周期性下腹坠痛可能干扰注意力集中,严重者需卧床休息。疼痛导致的缺勤率在青少年女性中达13%-51%,长期反复发作可能影响职业发展。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、萘普生、双氯芬酸钠可缓解症状。
前列腺素升高引发的疼痛刺激边缘系统,持续疼痛者焦虑抑郁发生率较常人高2.3倍。每月周期性症状可能形成心理创伤,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有氧运动可改善情绪状态。
长期未控制的痛经可能发展为中枢敏化,盆腔疼痛持续时间延长至非经期。可能与脊髓背角神经元可塑性改变有关,临床表现为腰骶部酸痛、性交痛等症状。
盆腔肌肉紧张度增加可能导致性交疼痛,性欲减退发生率可达38%。疼痛恐惧形成的条件反射可能持续影响性生活,盆底肌生物反馈训练可改善肌肉协调性。
严重痛经者子宫内膜异位症检出率较常人高4倍,异位内膜组织随经血逆流种植的风险增加。腹腔镜检查是诊断金标准,保守性手术可切除异位病灶。
建议每日摄入亚麻籽油、深海鱼类等富含ω-3脂肪酸食物,经期避免剧烈运动但可进行瑜伽拉伸。疼痛评分超过4分或伴随恶心呕吐时需妇科就诊,超声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。长期服用短效避孕药需监测肝功能,子宫神经切断术适用于药物无效的顽固性病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