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流性食管炎可通过奥美拉唑、铝碳酸镁、莫沙必利等药物治疗,通常由胃酸分泌过多、食管下括约肌功能障碍、胃排空延迟、肥胖、妊娠等因素引起。
1、抑制胃酸分泌:质子泵抑制剂是核心治疗药物,奥美拉唑能长效抑制胃壁细胞H+-K+-ATP酶,降低胃内酸度。雷贝拉唑起效更快,适合夜间反流患者。H2受体阻滞剂如法莫替丁可作为替代方案,但抑酸强度较弱。
2、中和胃酸保护黏膜:铝碳酸镁可快速中和胃酸并在食管表面形成保护层,缓解烧心症状。硫糖铝混悬液能选择性黏附于糜烂面,促进黏膜修复。咀嚼片剂型更适合餐后及睡前使用。
3、促进胃肠动力:莫沙必利通过激活5-HT4受体增强食管蠕动,加速胃排空。多潘立酮可改善胃窦十二指肠协调运动,减少胆汁反流。促动力药需饭前半小时服用效果最佳。
4、控制病理性因素:肥胖患者需减重降低腹压,BMI>30者可考虑代谢手术。妊娠期反流宜抬高床头15cm,避免高脂饮食。食管裂孔疝超过5cm需行腹腔镜胃底折叠术。
5、调节生活方式:避免饱餐及睡前进食,戒烟限酒减少酸分泌。高蛋白低脂饮食可增强括约肌张力,燕麦、香蕉等碱性食物能中和胃酸。瑜伽腹式呼吸训练有助于降低腹腔压力。
返流性食管炎患者应保持规律作息,餐后2小时内避免平卧,睡眠时采用左侧卧位减少反流。日常可饮用芦荟汁缓解黏膜炎症,进行快走、游泳等中等强度运动控制体重。症状持续需胃镜评估Barrett食管风险,长期用药者每半年监测肝肾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