种植牙可通过术前评估、骨量检测、全身疾病控制、种植体选择、术后维护等方式实现。年龄并非绝对限制因素,但需综合考虑个体生理状态与口腔条件。
1、术前评估:患者需接受全面口腔检查及全身健康状况评估。牙槽骨密度、牙龈状况、咬合关系等直接影响种植成功率。慢性疾病稳定期患者经医生评估后可考虑种植,急性感染期或未控制的系统性疾病患者需暂缓。
2、骨量检测:牙槽骨吸收程度随年龄增长可能加剧,骨高度不足时需先行植骨手术。CBCT扫描可精确测量骨量,引导骨增量技术能重建缺损颌骨。骨质疏松患者需评估骨代谢指标,必要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。
3、全身疾病管理: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将血压血糖控制在安全范围。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评估凝血功能,服用抗凝药物者需调整用药方案。长期服用双膦酸盐类药物患者需谨慎评估骨坏死风险。
4、种植体选择:高龄患者可选用短种植体减少手术创伤,表面处理技术提升骨结合率。即刻负重种植体适用于骨质良好者,传统两段式种植体更适合复杂病例。全口无牙颌患者可采用All-on-4技术实现快速修复。
5、术后维护:种植体周炎是导致远期失败的主因,需定期专业清洁维护。吸烟会显著降低种植成功率,术前术后均应戒烟。夜磨牙患者需佩戴咬合垫保护种植体,每年应进行种植体稳定性检测。
种植修复后需保持均衡饮食,适当增加钙质与维生素D摄入,避免咀嚼过硬食物。建议选择软毛牙刷配合牙缝刷清洁种植体周围,每年进行1-2次专业维护。适度有氧运动可改善骨代谢,太极拳等低冲击运动适合老年患者。出现种植体松动、牙龈肿胀或咬合不适时应及时复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