胆汁反流可通过铝碳酸镁、熊去氧胆酸、多潘立酮等药物治疗。该症状通常由胃食管括约肌功能障碍、胃排空延迟、术后解剖结构改变、幽门螺杆菌感染、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因素引起。
1、抑酸护胃:铝碳酸镁可中和胃酸并吸附胆汁酸,保护胃黏膜;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能减少胃酸分泌;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适用于重度反流者。胃食管反流严重时需联合用药。
2、促胃动力:多潘立酮通过拮抗多巴胺受体加速胃排空;莫沙必利刺激5-HT4受体增强胃肠蠕动;伊托必利对术后胃轻瘫效果显著。这类药物需餐前服用以改善消化功能。
3、胆汁调节:熊去氧胆酸可改变胆汁成分,降低其刺激性;考来烯胺能与胆汁酸结合排出体外。胆道疾病患者需持续用药3-6个月,配合低脂饮食效果更佳。
4、黏膜修复:硫糖铝在溃疡面形成保护膜;替普瑞酮促进前列腺素合成;瑞巴派特增加胃黏液分泌。合并胃黏膜糜烂者建议用药8-12周,避免与抑酸药同服。
5、抗幽门螺杆菌:克拉霉素联合阿莫西林、铋剂组成四联疗法,根除感染可减少胆汁反流复发。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,避免饮酒加重黏膜损伤。
日常需避免高脂饮食及咖啡因摄入,睡眠时抬高床头15-20厘米。建议选择慢跑、游泳等中低强度运动增强腹肌力量,每周3次每次30分钟。长期反流者每半年进行胃镜复查,出现吞咽疼痛、体重下降等症状需及时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