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应性皮炎可通过外用糖皮质激素、钙调磷酸酶抑制剂、口服抗组胺药、生物制剂、JAK抑制剂等方式治疗。该病通常由皮肤屏障功能障碍、免疫异常反应、遗传易感性、环境刺激物、微生物感染等原因引起。
1、糖皮质激素:氢化可的松软膏适用于轻度急性期皮损,糠酸莫米松乳膏用于中度炎症,卤米松乳膏针对顽固性肥厚性皮损。需注意连续使用不超过2周,面部及皮肤薄嫩部位选择弱效制剂。
2、钙调磷酸酶抑制剂: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面部及间擦部位,吡美莫司乳膏用于儿童患者。这类非激素药物可长期使用,常见不良反应为局部灼热感,用药后需严格防晒。
3、口服抗组胺药:西替利嗪可缓解夜间瘙痒,氯雷他定适合合并过敏性鼻炎患者,依巴斯汀具有抗炎作用。需注意第一代抗组胺药可能引起嗜睡,驾驶员慎用。
4、生物制剂:度普利尤单抗靶向抑制IL-4/IL-13通路,适用于中重度患者,需皮下注射给药。可能出现结膜炎等不良反应,治疗期间需监测血清IgE水平变化。
5、JAK抑制剂:巴瑞替尼片适用于传统治疗无效的成人患者,乌帕替尼对头颈部皮损效果显著。需警惕血栓形成风险,用药前需筛查结核感染及肝功能。
特应性皮炎患者日常应使用无皂基清洁剂,沐浴后3分钟内涂抹含神经酰胺的保湿霜。避免穿化纤衣物,室内保持50%湿度。饮食需记录食物日记,常见诱发因素包括鸡蛋、牛奶、小麦。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,游泳后需立即冲洗。瘙痒发作时可冷敷或拍打代替抓挠,夜间戴棉质手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