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虑症可通过帕罗西汀、艾司西酞普兰、丁螺环酮等药物治疗,通常与遗传因素、神经递质失衡、长期压力、创伤经历、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。
帕罗西汀属于选择性5-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,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水平缓解焦虑症状。该药物适用于广泛性焦虑障碍和社交恐惧症,常见副作用包括头晕、嗜睡。用药期间需定期评估疗效,避免突然停药。
艾司西酞普兰作为SSRI类药物,能改善焦虑伴随的抑郁情绪。起效时间约2-4周,治疗初期可能出现恶心或失眠。需注意与单胺氧化酶抑制剂的相互作用,肝功能异常者需调整剂量。
丁螺环酮是非苯二氮䓬类抗焦虑药,通过作用于5-HT1A受体发挥作用。适合长期使用,无依赖性和明显镇静作用。可能出现头痛或口干,与酒精同服会增强中枢抑制作用。
地西泮、阿普唑仑等苯二氮䓬类药物能快速缓解急性焦虑发作,但连续使用不宜超过4周。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耐受性和戒断反应,老年人需警惕跌倒风险。
普萘洛尔可控制焦虑的躯体症状如心悸,米氮平适用于伴失眠的焦虑患者。用药需结合心理治疗,认知行为疗法能增强药物效果。
焦虑症治疗期间建议保持规律作息,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,饮食中增加富含ω-3脂肪酸的三文鱼、核桃等食物。避免摄入咖啡因和酒精,练习正念冥想有助于情绪调节。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自杀倾向时需立即就医调整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