剖腹产3周伤口痛可能由伤口感染、缝线反应、活动过度、子宫收缩、瘢痕增生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抗感染治疗、物理缓解、减少活动、药物镇痛、瘢痕管理等方式改善。
1、伤口感染:术后护理不当或细菌侵入可能导致伤口红肿热痛,伴渗液或发热。需就医进行伤口清创,口服头孢克肟、阿莫西林等抗生素,局部使用碘伏消毒。保持伤口干燥,避免抓挠。
2、缝线反应:体质敏感者可能对缝合线产生排异反应,表现为局部硬结、刺痛。医生可能建议拆除可吸收线,改用丝线缝合。热敷可缓解炎症反应,疼痛明显时可短期服用布洛芬。
3、活动过度:过早提重物或频繁弯腰可能牵拉伤口,延迟愈合。建议使用收腹带减轻腹部压力,日常活动量控制在步行30分钟/次,每日2-3次。哺乳时采用侧卧姿势减少腹部张力。
4、子宫收缩:产后宫缩痛可能辐射至切口区域,哺乳时催产素分泌会加重疼痛。热敷下腹部可缓解,疼痛持续超过1小时可服用对乙酰氨基酚。观察恶露性状,排除宫内感染。
5、瘢痕增生:胶原过度沉积可能导致伤口发硬、瘙痒刺痛。拆线后2周开始使用硅酮凝胶,配合指腹环形按摩。增生严重者可进行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,或采用激光治疗改善外观。
术后饮食需保证每日60g优质蛋白摄入,推荐鱼肉、鸡胸肉、豆腐等易消化食材。伤口愈合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,每日饮水2000ml促进代谢。6周内避免卷腹类运动,可进行凯格尔训练增强盆底肌。每2-3天检查伤口情况,出现渗血、流脓或38℃以上发热需立即就诊。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,镇痛药服用后间隔4小时再哺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