结肠炎可通过美沙拉嗪、泼尼松、硫唑嘌呤等药物治疗,通常由肠道菌群失衡、免疫异常、感染、遗传因素、精神压力等原因引起。
1、美沙拉嗪:美沙拉嗪属于5-氨基水杨酸制剂,能抑制肠道炎症反应。该药物适用于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,通过阻断前列腺素合成减轻黏膜充血水肿。患者需定期监测肝肾功能,避免与抗酸药同服影响吸收。
2、泼尼松:泼尼松作为糖皮质激素,适用于急性发作期重度结肠炎。该药通过抑制免疫应答快速控制炎症,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骨质疏松和血糖升高。治疗期间需逐步减量,突然停药可能诱发肾上腺危象。
3、硫唑嘌呤:硫唑嘌呤作为免疫抑制剂,用于激素依赖或难治性结肠炎。药物通过抑制嘌呤代谢降低淋巴细胞活性,起效需4-8周。用药期间需每周检测血常规,警惕骨髓抑制和感染风险。
4、益生菌制剂:双歧杆菌、乳酸杆菌等益生菌可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。这类活菌制剂能竞争性抑制致病菌定植,改善腹泻腹胀症状。建议冷藏保存避免高温失活,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。
5、止泻对症药物:蒙脱石散、洛哌丁胺适用于腹泻症状明显者。蒙脱石散通过吸附毒素保护肠黏膜,洛哌丁胺抑制肠蠕动延长食物滞留时间。短期使用不超过3天,严重腹胀或发热时禁用。
患者日常需采用低渣饮食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加重肠道负担。适量补充水溶性膳食纤维如苹果泥、燕麦粥有助于维持肠道功能。温和有氧运动如散步、太极可改善肠道血液循环,但急性期应卧床休息。病情反复或出现血便、持续发热需及时复查肠镜,警惕肠穿孔等并发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