毛囊炎可通过莫匹罗星软膏、夫西地酸乳膏、克林霉素凝胶等药物治疗,通常由细菌感染、真菌感染、皮肤损伤、免疫力下降、毛囊堵塞等原因引起。
1、细菌感染: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最常见的致病菌,表现为红色丘疹或脓疱。局部涂抹莫匹罗星软膏可抑制细菌繁殖,合并发热时需口服头孢氨苄。避免搔抓患处,每日用碘伏消毒两次。
2、真菌感染: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好发于胸背部,形成环形红斑。外用酮康唑洗剂清洗患处,配合联苯苄唑乳膏涂抹。穿透气棉质衣物,避免共用毛巾等个人物品。
3、皮肤损伤:剃须或脱毛造成的微小伤口易继发感染。早期使用夫西地酸乳膏预防化脓,已形成疖肿时采用鱼石脂软膏外敷。操作前需对工具进行酒精消毒。
4、免疫力下降:糖尿病患者易反复发作伴疼痛。短期口服多西环素控制急性感染,长期需监测血糖水平。每日补充维生素C增强皮肤屏障功能。
5、毛囊堵塞:油性皮肤者因皮脂潴留引发炎症。克林霉素凝胶可减少痤疮丙酸杆菌滋生,配合水杨酸棉片每周去角质两次。清洁选用氨基酸类洗面奶,避免使用厚重护肤品。
日常需保持患处干燥清洁,暂停使用刺激性化妆品。饮食减少高糖高脂摄入,增加锌元素补充促进修复。症状持续一周无改善或伴随淋巴结肿大时,应及时到皮肤科进行脓液培养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