脚后跟疼痛可能由足底筋膜炎、跟骨骨刺、跟腱炎、肥胖超重、运动损伤等原因引起。
1、足底筋膜炎:足底筋膜是连接脚跟和脚趾的厚韧带组织,长期站立或行走过度可能导致其发炎。疼痛多出现在晨起第一步或久坐后站立时。建议减少长时间站立,选择足弓支撑鞋垫,进行足底筋膜拉伸训练。
2、跟骨骨刺:跟骨底部异常骨质增生可能刺激周围软组织。疼痛表现为定点压痛,行走时加重。可能与钙代谢异常、长期筋膜牵拉有关。可通过超声波治疗缓解炎症,严重时需体外冲击波治疗。
3、跟腱炎:跟腱过度使用或突然增加运动量会导致肌腱微损伤。疼痛位于脚跟后方,伴随局部肿胀。建议采用RICE原则休息、冰敷、加压、抬高,逐步恢复跟腱柔韧性训练。
4、肥胖超重:体重超标增加足跟负荷,长期压力导致脂肪垫萎缩。建议通过游泳、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减重,BMI超过28需系统体重管理。
5、运动损伤:篮球、跑步等急停跳跃运动易造成跟骨挫伤或应力性骨折。急性期需立即停止运动,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、塞来昔布、双氯芬酸钠控制炎症。
日常应选择缓冲性能好的运动鞋,避免赤脚行走。足部肌群强化训练如毛巾抓握练习、踮脚运动可增强稳定性。体重控制需结合地中海饮食模式,保证每日钙摄入量800-1000mg。持续疼痛超过两周或出现夜间静息痛,建议进行骨密度检测排除骨质疏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