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宫内膜炎的症状可能由细菌感染、宫腔操作、经期卫生不良、激素水平异常、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因素引起,通常表现为下腹疼痛、异常阴道分泌物、月经紊乱、性交疼痛、发热等症状。
1、下腹疼痛:盆腔区域持续性钝痛或坠胀感是典型症状,疼痛可能放射至腰骶部。急性发作时疼痛剧烈,慢性期表现为隐痛或不适,活动或性交后加重。伴随子宫内膜充血水肿,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导致痛觉敏感。
2、异常分泌物:阴道排出脓性或血性分泌物是细菌感染的直接表现。急性期分泌物量多呈黄绿色,慢性期可能为淡黄色稀薄液体。厌氧菌感染时分泌物伴有恶臭,需与阴道炎进行鉴别。
3、月经紊乱:炎症影响子宫内膜正常脱落修复,常见经期延长、经量增多或非经期出血。长期未愈可导致贫血,部分患者出现闭经,与卵巢功能受损或宫腔粘连相关。
4、性交疼痛:宫颈举痛和子宫压痛是特征性表现,性交时子宫受到机械刺激引发痉挛性疼痛。慢性炎症导致盆腔粘连时,疼痛程度与体位变化相关,可能限制日常活动。
5、全身症状:急性期体温可达38-39℃,伴有寒战、乏力等中毒症状。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,C反应蛋白异常增高提示感染进展。严重者可能发展为盆腔腹膜炎或败血症。
日常需保持外阴清洁干燥,选择棉质透气内裤并每日更换。经期避免盆浴和游泳,卫生用品每2-3小时更换。饮食增加优质蛋白如鱼肉、鸡蛋,补充维生素C促进黏膜修复。适度进行凯格尔运动改善盆腔血液循环,急性期卧床休息并禁止性生活。出现持续发热或剧烈腹痛需立即就医,通过妇科检查、超声及分泌物培养明确诊断,抗生素治疗需足疗程完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