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可通过定期产检、控制体重、监测瘢痕厚度、选择合适分娩方式、警惕并发症等方式降低风险。瘢痕子宫通常由剖宫产史、子宫肌瘤剔除术、子宫穿孔修复术等因素造成。
1、定期产检:瘢痕子宫孕妇需增加超声检查频次,重点观察胎盘位置与瘢痕关系。孕早期排除切口妊娠,孕中期评估胎盘植入风险,孕晚期监测子宫下段肌层连续性。建议每4周进行专项超声评估,发现异常时缩短至1-2周复查。
2、体重管理:孕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11-16公斤范围内,避免巨大儿增加子宫破裂风险。每日摄入蛋白质80-100克,选择鱼肉、豆制品等优质蛋白。每周进行5次30分钟低强度运动,如孕妇瑜伽、散步等。
3、瘢痕监测:孕28周后通过超声测量子宫下段肌层厚度,临界值为2.5毫米。厚度3.5毫米以上可尝试阴道试产,2.0毫米以下需提前终止妊娠。出现局部肌层缺失或羊膜囊膨出征象时,立即住院观察。
4、分娩决策:阴道分娩需满足胎位正常、胎儿体重<3500克、产程进展顺利等条件。剖宫产指征包括前次剖宫产为古典式切口、本次妊娠合并胎盘前置等情况。二次手术建议选择孕39周进行,避开瘢痕组织选择新切口位置。
5、并发症预防:注意识别子宫破裂先兆症状,如突发腹痛、胎心异常、阴道流血等。胎盘植入患者需备足血制品,术前放置腹主动脉球囊。产后重点观察出血量,使用缩宫素、卡贝缩宫素等促进宫缩药物。
瘢痕子宫孕妇应建立个性化膳食方案,每日补充铁剂30毫克、钙剂1000毫克预防贫血和抽搐。避免增加腹压动作,咳嗽或排便时用手按压瘢痕部位。分娩后严格避孕18-24个月,再次妊娠前需进行子宫瘢痕评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