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天性青光眼患儿可能表现为畏光、流泪、眼球增大、角膜混浊、视力发育迟缓等症状,需通过药物控制眼压或手术治疗。
1、畏光:强光刺激引发眼部不适,患儿常闭眼或躲闪光线。早期可通过佩戴遮光眼镜减少刺激,定期监测眼压变化。角膜水肿时需使用降眼压药物如噻吗洛尔、布林佐胺。
2、流泪:泪液分泌异常增多伴随结膜充血。可能与房水排出受阻有关,表现为频繁擦拭眼睛。需清洁眼周分泌物,急性发作时可短期应用毛果芸香碱。
3、牛眼征:眼球前后径增大使黑眼球显大。这是婴幼儿青光眼典型体征,因巩膜弹性较大导致扩张。需每3个月测量角膜直径,眼压持续超过21mmHg时考虑小梁切开术。
4、角膜混浊:眼压升高引发角膜基质水肿。表现为黑眼球发白呈毛玻璃状,常伴虹膜萎缩。急性期需静脉注射甘露醇,后期可进行角膜移植联合房角分离术。
5、视神经损伤:长期高眼压导致杯盘比扩大。表现为追视能力差、斜视或眼球震颤。需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查,营养视神经药物如甲钴胺、胞磷胆碱可辅助治疗。
先天性青光眼患儿需保证每日户外活动不超过2小时,避免剧烈跑跳。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A和DHA,推荐胡萝卜泥、深海鱼油。定期进行屈光检查和视野评估,6岁前每季度复查一次眼底。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有助于降低夜间眼压,护理时避免压迫眼球。早期干预可使80%患儿保留有用视力,3岁前完成手术者预后更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