先天性泪道阻塞可能由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全、泪小点闭锁、泪小管闭锁、鼻泪管骨性狭窄、先天性泪囊膨出等原因引起。
1、鼻泪管下端发育不全:胚胎期鼻泪管下端Hasner瓣未正常开放导致阻塞,多数患儿在出生后4-6周可自行开通。可通过泪囊按摩促进瓣膜破裂,每日用食指指腹沿鼻梁侧面向下滑动按压5-10次。
2、泪小点闭锁:泪小点未形成正常开口,表现为内眦部无泪小点痕迹。需在局麻下行泪小点成形术,用泪点扩张器或激光建立通道,术后使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预防感染。
3、泪小管闭锁:泪小管部分或完全未形成管腔,常伴有泪小点闭锁。需行泪小管吻合术或泪道置管术,硅胶管留置3-6个月维持管腔通畅,配合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控制炎症。
4、鼻泪管骨性狭窄:鼻泪管骨性通道先天性狭窄,导致泪液引流受阻。保守治疗无效时需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,建立新的泪液引流通道,术后定期冲洗泪道。
5、先天性泪囊膨出:泪囊区出现蓝灰色囊性肿物,因鼻泪管完全阻塞合并泪囊扩张所致。早期可行泪囊区压迫按摩,若6个月未消退需手术切除膨出囊壁并行泪道重建。
母乳喂养期间母亲需避免辛辣刺激饮食,减少婴儿眼部分泌物产生。保持婴儿眼周清洁,每日用生理盐水棉签擦拭睑缘。发现眼睑红肿、分泌物增多时及时就医,避免继发感染。室内湿度维持在50%-60%,减少泪液蒸发刺激。满月后适当增加户外活动,自然光照有助于泪道发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