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疫治疗疗程的终止需根据肿瘤类型、药物种类及个体反应综合评估,常见方案包括固定周期治疗、持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毒性。临床常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帕博利珠单抗、纳武利尤单抗、阿替利珠单抗等,疗程通常设定为2年或更短周期。
1、固定周期方案:部分早期肿瘤术后辅助治疗可能采用1年疗程,如黑色素瘤辅助治疗使用帕博利珠单抗约1年。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KEYNOTE-024研究显示,2年帕博利珠单抗治疗后可考虑停药。
2、持续治疗模式:某些晚期肿瘤需持续用药直至疾病进展,如霍奇金淋巴瘤使用PD-1抑制剂后获得完全缓解者,部分研究建议维持治疗1-2年。治疗期间需每8-12周通过CT或PET-CT评估疗效。
3、毒性管理停药:出现3-4级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如结肠炎、肺炎时需永久停药。对于2级毒性暂停给药后未缓解超过6周者,临床多建议终止治疗。内分泌毒性如甲状腺功能减退可通过替代治疗继续免疫治疗。
4、特殊人群调整:老年患者或合并自身免疫疾病者可能缩短疗程。肝转移患者需密切监测肝功能,胆红素持续升高者需考虑减量或停药。存在慢性病毒感染如乙肝者需在抗病毒保护下个体化制定疗程。
5、生物标志物指导:PD-L1高表达TPS≥50%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能更快达到最大获益。肿瘤突变负荷高者或MSI-H/dMMR患者对免疫治疗响应更持久,部分病例在1年内即可考虑停药观察。
治疗期间需配合高蛋白饮食如鱼肉、鸡胸肉、豆制品维持营养状态,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、游泳。护理重点包括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、心肌酶谱,皮肤干燥者使用无刺激保湿霜,腹泻患者需记录排便频率并补充电解质。出现持续发热、呼吸困难等需立即就医复查CT排除免疫性肺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