益生菌可直接吞服或通过酸奶等食物摄入,具体方式需结合菌株特性与产品说明。常见摄入方式包括直接口服、温水冲服、搭配食物食用、选择肠溶胶囊、关注活菌数要求。
1、直接吞服:部分益生菌制剂设计为耐胃酸肠溶胶囊,可直接吞服避免高温破坏。如布拉氏酵母菌散、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等,外层包膜能保护菌群通过胃部酸性环境,到达肠道后释放活性成分。吞咽时建议保持口腔干燥,避免胶囊提前溶解。
2、温水冲服:粉剂型益生菌需用≤40℃温水溶解,高温会灭活菌株。冲泡后需立即饮用,避免氧气接触降低活性。适合婴幼儿的鼠李糖乳杆菌GG株、罗伊氏乳杆菌等,可与母乳或配方奶混合,但需确保液体温度适宜。
3、食物搭配:部分益生菌可拌入常温食物食用,如无糖酸奶、果泥或燕麦粥。食物基质能缓冲胃酸影响,延长菌群存活时间。嗜酸乳杆菌NCFM株、乳双歧杆菌HN019等耐酸性较强的菌株,与含益生元的香蕉、洋葱等搭配效果更佳。
4、肠溶剂型:特殊微胶囊技术处理的益生菌无需溶解,直接口服后能在肠道靶向释放。这类产品需整粒吞服,咀嚼会破坏保护层。临床常用的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、酪酸梭菌活菌片等,服药前后半小时应避免饮用过热饮品。
5、活性维持:无论采用何种方式,需确保产品活菌数≥1×10^6CFU/g。开封后应密封冷藏,避光防潮。部分菌株如婴儿双歧杆菌M-63、短双歧杆菌M-16V对氧气敏感,建议选择独立小包装产品。
选择摄入方式时应阅读产品说明书,肠溶型制剂比普通粉剂更适合直接服用。日常可通过发酵食品如泡菜、味噌补充共生菌,搭配膳食纤维促进定植。出现腹胀或过敏反应时应暂停使用,储存不当导致结块变味的益生菌不得继续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