药物流产可通过米非司酮、米索前列醇、甲氨蝶呤等药物实现。药物流产通常由意外妊娠、胚胎发育异常等因素引起,可能伴随阴道出血、下腹疼痛等症状。
1、米非司酮:
米非司酮是一种抗孕激素药物,通过阻断孕酮受体使胚胎停止发育。该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空腹服用,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、乏力。服药后需密切观察阴道出血情况,出血量超过月经量两倍需及时就医。
2、米索前列醇:
米索前列醇属于前列腺素类药物,能促进子宫收缩排出胚胎组织。通常在服用米非司酮36-48小时后使用,服药后可能出现腹痛、腹泻等反应。完全流产率可达90%以上,但存在5%-10%的不全流产风险。
3、甲氨蝶呤:
甲氨蝶呤通过抑制滋养细胞增殖终止妊娠,多用于异位妊娠的保守治疗。该药物可能引起口腔溃疡、肝功能异常等副作用,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。妊娠组织排出后应复查血HCG水平。
4、胚胎发育异常:
胚胎染色体异常是早期流产的常见病理因素,可能与母体年龄、辐射暴露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HCG上升缓慢、孕囊发育不良等症状。确诊后需通过超声评估胚胎活性,必要时行清宫术预防感染。
5、意外妊娠处理:
未采取避孕措施或避孕失败可能导致意外妊娠,与排卵期计算错误、避孕套破裂等因素有关。药物流产后需落实长效避孕措施,如宫内节育器、短效避孕药等,避免重复流产损伤子宫内膜。
药物流产后应卧床休息2-3天,避免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。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、鸡蛋,补充含铁丰富的菠菜、动物肝脏预防贫血。保持会阴部清洁,两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。流产后阴道出血通常持续1-2周,出血时间超过三周或伴有发热需复查超声排除宫腔残留。术后一个月需复查HCG至正常水平,半年内做好避孕措施让子宫充分恢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