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用药指南 > 资讯详情

什么情况下必须做小肠镜

发布时间:2025-04-03 16:30 相关企业:复禾医药

小肠镜检查通常由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、疑似小肠肿瘤、克罗恩病评估、慢性腹痛诊断、胶囊内镜异常需确认等情况引起,可通过推进式双气囊小肠镜、单气囊小肠镜等方式实施。

1、消化道出血:

反复黑便或呕血经胃镜结肠镜未发现出血灶时,需行小肠镜排查血管畸形、憩室等病变。出血可能伴随血红蛋白下降、乏力等症状,检查前需稳定生命体征,术中可同步进行止血治疗。

2、肿瘤筛查:

CT/MRI提示小肠占位或肿瘤标志物升高时,需通过小肠镜获取病理标本。病变可能与遗传性息肉病、神经内分泌肿瘤有关,典型表现为肠梗阻、体重下降,镜下可进行活检或标记定位。

3、炎症评估:

疑似克罗恩病需明确病变范围及程度时,小肠镜能直观观察黏膜溃疡、铺路石样改变。疾病常与免疫异常、肠道菌群失调相关,伴随腹泻、营养不良,检查后可制定生物制剂或营养支持方案。

4、腹痛溯源:

慢性腹痛排除胃肝胆胰疾病后,需排查小肠狭窄、粘连等病因。症状可能由肠系膜缺血、慢性假性梗阻引发,特征性表现为餐后加重,镜下可进行狭窄扩张等治疗。

5、胶囊内镜跟进:

胶囊内镜发现可疑病灶但无法取活检时,需小肠镜精确定位。病灶滞留可能与憩室炎、淋巴管扩张相关,典型影像学特征为黏膜隆起,双镜联合可提高诊断率。

检查前需低纤维饮食3天,术后2小时禁水、4小时禁食,避免剧烈运动24小时。推荐检查后进食米汤、蒸蛋等低渣食物,逐步过渡到鱼肉、嫩菜。合并心血管疾病者需监测血压心率,糖尿病患者应调整胰岛素用量。疑似穿孔或出血需立即就医,长期腹痛患者建议联合胃肠动力检测。

上一篇:切口疝会不会自愈 下一篇:怎样减肥是正确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