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脓肿可通过切开引流、抗生素治疗等方式处理,通常由细菌感染、皮肤屏障破坏等因素引起。
1、切开引流:
手术切开是治疗成熟脓肿的核心措施,通过排出脓液降低局部压力。操作需在无菌条件下进行,浅表脓肿采用局部麻醉,深部脓肿可能需影像引导。术后需每日换药,配合生理盐水冲洗脓腔,促进肉芽组织生长。
2、抗生素应用:
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阳性菌是常见病原体,可选用头孢唑林、克林霉素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等药物。广泛软组织感染需静脉给药,合并全身症状时需联合用药。治疗周期通常持续7-14天,需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方案。
3、感染控制:
脓肿周围红肿区域需保持清洁干燥,避免挤压导致感染扩散。使用碘伏消毒后覆盖透气敷料,每日观察渗出液性状。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,免疫力低下者需警惕脓毒症风险。
4、疼痛管理:
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可缓解炎症性疼痛,较大创面可短期使用对乙酰氨基酚。切开后24小时内局部冰敷能减轻肿胀,抬高患肢促进淋巴回流。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防出血风险。
5、病因处理:
反复发作需排查异物残留或潜在疾病,如肛周脓肿需评估肛瘘可能。外伤性脓肿需彻底清创,糖尿病足患者需进行血管评估。慢性感染灶可能需行根治性切除术。
治疗期间需保证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、鸡蛋,补充维生素C促进创面愈合。限制辛辣刺激食物,避免饮酒影响药物代谢。恢复期可进行低强度活动如散步,但需避免患处剧烈运动。术后2-3天需复查引流情况,体温异常升高或创面渗血需及时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