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需通过定期产检、控制体重、监测瘢痕厚度、选择合适分娩方式、警惕子宫破裂等方式降低风险。瘢痕子宫通常由剖宫产史、子宫肌瘤剔除术、子宫穿孔修复术等因素导致。
1、定期产检:孕6周起需每4周进行超声检查,重点观察孕囊着床位置与瘢痕关系。孕20周后增加胎心监护频率,通过NST试验评估胎儿状况。发现胎盘前置或植入需立即转诊三级医院。
2、体重管理:孕期增重控制在11-16公斤,避免巨大儿增加子宫张力。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,每日补充400μg叶酸。每周进行15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、散步。
3、瘢痕监测:孕18-24周经阴道超声测量瘢痕肌层厚度,临界值2.5mm需缩短复查间隔。出现局部压痛或阴道流血时,急诊行MRI评估肌层连续性。
4、分娩决策:瘢痕厚度>3mm可尝试VBAC分娩,产程中禁用缩宫素。既往古典式剖宫产或两次剖宫产史者需择期剖宫产,手术时机建议孕39周。
5、急症识别:突发剧烈腹痛伴血压下降需排除子宫破裂,立即平卧并呼叫急救。孕晚期胎动减少合并阴道流血提示胎盘早剥,需6小时内完成剖宫产手术。
孕期需保持每日30g蛋白质摄入,选择游泳等非对抗性运动。睡眠采取左侧卧位减轻子宫压力,避免提重物等增加腹压动作。出现宫缩频繁或阴道流液应及时住院观察,瘢痕子宫阴道分娩后需延长监护至产后24小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