膀胱切除术后可通过尿流改道重建、药物治疗、感染预防、心理调适、定期复查等方式管理。该手术通常由膀胱癌、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、严重间质性膀胱炎、放射性膀胱损伤、先天性畸形等原因引起。
1、尿流改道:回肠代膀胱术是最常见的尿流改道方式,将一段回肠制成储尿袋连接输尿管。可控性尿流改道允许患者通过腹壁造口自主导尿,需掌握清洁间歇导尿技术。非可控性改道需长期佩戴集尿袋,需注意造口周围皮肤护理。
2、药物管理:术后可能需使用解痉药如托特罗定缓解肠代膀胱痉挛,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预防尿路感染。化疗药物如吉西他滨适用于肿瘤患者,止疼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可处理术后疼痛。需警惕药物引起的电解质紊乱。
3、感染防控:尿流改道后菌尿发生率高达60%,需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稀释尿液。发现尿液浑浊、发热时需及时尿培养,可预防性服用蔓越莓制剂。造口护理应使用PH值平衡的清洁产品,避免碱性尿液刺激皮肤。
4、心理适应:约45%患者术后出现体像障碍,可参加膀胱癌患者互助小组。盆底肌训练能改善尿控能力,生物反馈治疗有助于建立排尿反射。伴侣参与护理能提升性生活满意度,必要时可寻求性医学咨询。
5、长期监测:术后前两年每3个月需进行尿脱落细胞学检查,每年需做泌尿系CT评估上尿路情况。回肠代膀胱患者需定期检测维生素B12水平,长期随访中应注意代谢性酸中毒、肾结石等并发症。
术后饮食应保证每日蛋白质摄入1.2g/kg体重,限制草酸含量高的菠菜、坚果等食物。步行、游泳等有氧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,避免举重等腹压增高运动。夜间可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减少排尿次数,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可降低尿液反流风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