雌激素水平偏低可通过戊酸雌二醇、结合雌激素、雌二醇凝胶等药物补充。雌激素缺乏可能与卵巢功能减退、垂体疾病、过度节食、长期压力、遗传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潮热盗汗、月经紊乱、阴道干涩等症状。
1、激素替代:戊酸雌二醇能直接补充体内雌激素,适用于围绝经期女性;结合雌激素从天然物质提取,对缓解泌尿生殖道萎缩效果显著;雌二醇凝胶经皮吸收可减少肝脏首过效应。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乳腺和子宫内膜情况。
2、植物雌激素:大豆异黄酮结构与人体雌激素相似,可通过食用豆腐、豆浆等豆制品摄入;红三叶草提取物含多种异黄酮成分,对改善更年期症状有一定辅助作用。植物源性成分作用较温和但起效缓慢。
3、垂体调节:溴隐亭适用于高泌乳素血症导致的雌激素低下,通过抑制催乳素分泌间接改善卵巢功能;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能模拟生理脉冲,促进卵泡发育。这类药物需严格遵循生殖内分泌科医嘱使用。
4、代谢支持:维生素E作为抗氧化剂可保护卵巢细胞,建议每日摄入15mg;DHEA脱氢表雄酮是雌激素合成前体,对卵巢储备功能下降者可能有益。营养补充剂需连续使用3-6个月见效。
5、受体调节:雷洛昔芬属于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,既能预防骨质疏松又降低乳腺癌风险;替勃龙具有雌孕雄三种激素活性,可改善情绪障碍和性欲减退。这类药物需根据个体风险因素选择。
维持规律运动如瑜伽、游泳有助于改善内分泌平衡,每周3-5次有氧运动能提升机体对激素的敏感性。饮食注意增加亚麻籽、芝麻等富含木酚素的食物,限制酒精和咖啡因摄入。雌激素替代治疗期间应每6-12个月进行妇科超声和血脂检查,出现异常阴道出血或乳房肿块需立即就诊。长期用药者建议采用最低有效剂量,并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预防骨质疏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