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疹样癌可通过手术切除、放射治疗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、化学治疗等方式治疗。湿疹样癌可能与遗传因素、长期紫外线暴露、慢性炎症刺激、免疫系统异常、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皮肤红斑、瘙痒、糜烂、渗液、乳头状增生等症状。
手术是湿疹样癌的主要治疗方式,根据肿瘤范围和深度选择局部广泛切除或莫氏手术。局部广泛切除需确保切缘阴性,适用于局限性肿瘤;莫氏手术通过逐层切除和病理检查保留健康组织,适用于面部等特殊部位。术后需定期随访监测复发。
放射治疗适用于无法手术或术后辅助治疗,采用电子线或X线照射肿瘤区域。对于高龄患者或手术高风险者,可单独使用放射治疗控制病情。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皮肤干燥、色素沉着等副作用,需配合保湿护理。
针对HER2阳性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、帕妥珠单抗等靶向药物,阻断肿瘤细胞信号传导。EGFR抑制剂如西妥昔单抗适用于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病例。治疗前需进行基因检测确定靶点,治疗期间监测心脏功能。
PD-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、纳武利尤单抗通过激活T细胞杀伤肿瘤细胞,适用于晚期或转移性病例。CTLA-4抑制剂伊匹木单抗可联合使用增强疗效。治疗前需评估免疫状态,注意免疫相关性肺炎、结肠炎等不良反应。
化疗方案常包含顺铂、氟尿嘧啶、多西他赛等药物,用于晚期或复发转移患者。联合化疗可提高客观缓解率,但需注意骨髓抑制、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。老年患者可采用单药化疗减轻毒性,治疗期间定期评估血常规。
湿疹样癌患者日常需避免搔抓皮损,穿着纯棉透气衣物减少摩擦。饮食宜选择富含维生素A的胡萝卜、菠菜,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、鸡胸肉。适度进行瑜伽、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增强免疫力,术后患者应避免阳光直射,使用物理防晒霜保护皮肤。出现新发皮损或原有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复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