羊膜腔穿刺术的并发症包括感染、出血、羊水渗漏、胎儿损伤及流产风险。这些情况通常与操作技术、孕妇体质或胎儿位置等因素相关。
术后可能发生子宫内感染或绒毛膜羊膜炎,多因消毒不彻底或细菌侵入引起。表现为发热、下腹痛或阴道分泌物异常。预防需严格无菌操作,出现症状时需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、阿奇霉素治疗。
胎盘或子宫血管损伤可能导致局部血肿或阴道出血。轻度出血可自行停止,严重者需压迫止血或输注凝血因子。孕妇凝血功能障碍会增加该风险。
胎膜穿孔可能引发羊水缓慢渗漏,发生率约1%-2%。多数情况下渗漏可自愈,持续渗漏可能诱发宫缩。需卧床休息并监测羊水量,必要时进行羊膜腔灌注。
穿刺针误伤胎儿肢体或重要器官的概率低于0.1%,多见于孕早期操作或胎儿活动频繁时。超声引导可降低风险,损伤后需胎儿医学专科评估。
术后流产发生率约0.5%-1%,与操作刺激、感染或羊水过少有关。高龄孕妇或子宫敏感者风险较高,需术后监测胎心及宫缩情况。
术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活动,观察体温及阴道流液情况。饮食宜选择高蛋白食物如鱼肉、鸡蛋,补充维生素C促进组织修复。出现持续宫缩、发热或胎动异常需立即就医。定期超声复查羊水指数及胎儿生长发育状态,术后两周内禁止性生活及盆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