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mm-20mm的肺结节可能由感染性病变、良性肿瘤、恶性肿瘤、炎性假瘤、结核球等原因引起,需通过影像学复查、病理活检、手术切除等方式明确性质。
1、感染性病变:细菌或真菌感染可能导致肺部肉芽肿形成,表现为边界模糊的磨玻璃结节。这类结节在抗感染治疗后可能缩小或消失,常用药物包括头孢类抗生素、氟康唑等抗真菌药。定期CT复查是主要监测手段。
2、良性肿瘤:错构瘤、硬化性血管瘤等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,CT显示边缘光滑的实性结节。直径>15mm的结节建议每3个月复查薄层CT,若持续增大需考虑胸腔镜微创手术切除。
3、恶性肿瘤:原发性肺癌或转移瘤多表现为分叶状、毛刺征的实性结节。18F-FDG PET-CT可评估代谢活性,病理确诊需通过经皮肺穿刺或支气管镜活检。手术方式包括肺段切除、肺叶切除等。
4、炎性假瘤:既往肺部炎症遗留的纤维增生性病变,CT可见钙化或空洞。这类结节通常无需特殊处理,但需与恶性肿瘤鉴别。动态观察6-12个月无变化可判定为良性。
5、结核球:陈旧性肺结核形成的包裹性病灶,常伴卫星灶和胸膜牵拉征。痰结核菌检测和γ-干扰素释放试验有助于鉴别,活动期需规范抗结核治疗6-9个月。
对于14-20mm肺结节患者,建议戒烟并避免二手烟暴露,保持每天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、游泳。饮食注意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摄入,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。每3-6个月进行低剂量CT随访,若出现咳嗽加重、痰中带血等症状需及时胸外科就诊。结节直径>20mm或随访中增长超过2mm,应考虑胸腔镜下微创手术切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