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道损伤可通过留置导尿管、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、膀胱造瘘、康复训练等方式治疗。尿道损伤通常由外伤、医源性操作、感染、结石、肿瘤等原因引起。
1、留置导尿管:轻度尿道损伤可通过留置导尿管实现尿液分流,导管留置时间通常为2-4周。选择硅胶材质导尿管减少黏膜刺激,期间需保持会阴部清洁,每日用生理盐水冲洗尿道口。
2、药物治疗:感染性损伤需使用左氧氟沙星、头孢曲松、阿奇霉素等抗生素。伴随出血可应用氨甲环酸止血,疼痛明显者使用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镇痛。药物疗程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调整。
3、手术治疗:完全断裂需行尿道端端吻合术,术后留置三腔导尿管4-6周。复杂性损伤采用尿道成形术,取自体口腔黏膜或包皮组织进行尿道重建。术前需通过尿道造影明确损伤范围。
4、膀胱造瘘:严重损伤无法立即修复时,行耻骨上膀胱造瘘术转流尿液。使用14-16Fr硅胶造瘘管,每月更换一次。造瘘期间需定期冲洗膀胱防止感染,保持造瘘口周围皮肤干燥。
5、康复训练:拔除导尿管后需进行排尿功能训练,包括定时排尿、盆底肌锻炼、生物反馈治疗。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稀释尿液,避免骑自行车等压迫会阴部运动。定期复查尿流率检测恢复情况。
尿道损伤恢复期应增加维生素C摄入促进组织修复,适量食用猕猴桃、鲜枣等水果。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减少排尿不适,每日进行提肛运动增强尿道括约肌功能。保持每日1500-2000ml饮水量形成自然冲洗,排尿后及时清洁会阴部。三个月内禁止性生活及剧烈运动,发现排尿困难、血尿等症状需立即复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