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腺癌可通过手术切除、靶向治疗、免疫治疗、放疗、中医调理等方式治疗。胃腺癌不需要化疗通常由肿瘤分子分型特殊、化疗敏感性低、患者个体差异、转移灶局限、早期发现等因素决定。
1、分子分型:部分胃腺癌属于HER2阳性或微卫星不稳定型,对靶向药物如曲妥珠单抗或PD-1抑制剂响应更佳。这类患者采用化疗可能增加副作用风险,临床优先选择特异性更强的治疗方案。
2、化疗耐药:低分化胃腺癌中约30%存在TP53基因突变,导致传统化疗方案如奥沙利铂+卡培他滨效果有限。病理检测显示肿瘤细胞增殖活性低时,化疗可能加速恶性转化而非抑制进展。
3、个体差异:老年患者或合并心肺疾病者,化疗带来的骨髓抑制、消化道反应等风险高于潜在获益。多学科团队评估后,可能推荐支持治疗联合腹腔热灌注等替代方案。
4、转移特征:肝转移灶少于3个且局限于一叶时,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40%。相比全身化疗,局部治疗更能维持生活质量并控制病灶发展。
5、早期干预:黏膜内癌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,5年生存率超过95%。此类情况化疗不仅无益,反而可能破坏免疫平衡,诱发二次肿瘤。
日常饮食建议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如鱼肉羹、蒸蛋羹,避免辛辣刺激。太极拳、八段锦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胃肠蠕动。术后患者需定期监测肿瘤标志物,每3个月进行胃镜复查。出现持续消瘦、黑便等症状时应立即复查增强CT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