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宫内膜炎是子宫内膜发生的炎症反应,可能由细菌感染、宫腔操作损伤、激素水平异常、免疫力下降、邻近器官炎症扩散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抗生素治疗、物理治疗、中药调理、生活方式调整、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。
1、细菌感染:常见病原体包括葡萄球菌、链球菌、大肠杆菌等微生物上行感染。保持外阴清洁干燥,避免不洁性生活可降低风险。急性期需足疗程使用头孢曲松、多西环素、甲硝唑等抗生素。
2、宫腔操作损伤:人工流产、刮宫术或放置节育环可能导致内膜屏障破坏。术后需遵医嘱预防性使用抗生素,两周内禁止盆浴和性生活。出现发热、异常出血需及时复查超声。
3、激素水平紊乱:长期雌激素刺激或孕酮不足可能诱发慢性炎症。调节内分泌可服用短效避孕药或黄体酮,配合针灸关元、三阴交等穴位改善血液循环。
4、免疫力下降:糖尿病患者、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易继发感染。建议每日保证7小时睡眠,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猕猴桃、西兰花,每周进行3次有氧运动提升免疫功能。
5、邻近器官炎症:输卵管炎、宫颈炎可能蔓延至子宫内膜。需同步治疗原发病灶,盆腔理疗配合活血化瘀的红藤、败酱草等中药灌肠,严重粘连者需行宫腔镜分离术。
患者日常应选择棉质透气内裤,经期每2小时更换卫生巾。饮食避免辛辣刺激,推荐食用山药、黑木耳等滋阴食材。每周3次凯格尔运动可增强盆底肌力,久坐人群每小时起身活动5分钟。若出现经期延长、下腹坠痛持续不缓解,需进行阴道分泌物培养和宫腔镜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