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便秘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、增加运动量、建立排便习惯、药物治疗、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。慢性便秘通常由膳食纤维摄入不足、水分缺乏、肠道动力不足、药物副作用、肠道结构异常等原因引起。
增加膳食纤维摄入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。建议每日摄入25-30克膳食纤维,可选择全麦面包、燕麦片、糙米等粗粮,以及苹果、香蕉、火龙果等富含果胶的水果。适量饮用温水或淡蜂蜜水可软化粪便。
规律运动能增强腹肌力量和肠道蠕动功能。推荐每天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、游泳、瑜伽等。腹部按摩可采用顺时针方向环形按压,促进结肠内容物移动。
建立固定排便时间有助于形成条件反射。建议晨起后或餐后30分钟内尝试排便,保持蹲位姿势更符合生理曲度。避免过度用力或长时间蹲坐。
容积性泻药如欧车前亲水胶体可增加粪便含水量,渗透性泻药如乳果糖能提高肠腔渗透压,刺激性泻药如比沙可啶适用于短期使用。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顽固性便秘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手术。结肠切除术适用于结肠传输缓慢型便秘,直肠悬吊术可改善直肠前突。术前需完善结肠传输试验等评估。
慢性便秘患者需长期保持每日2000毫升饮水量,避免久坐久站。饮食中可添加亚麻籽、奇亚籽等富含omega-3脂肪酸的食物。太极拳等舒缓运动能调节自主神经功能。出现便血、体重下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器质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