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癌患者可通过胃造瘘术改善营养摄入,手术需评估肿瘤分期、消化道梗阻程度及全身状况。胃造瘘适用于无法经口进食但消化道未完全梗阻者,通常由肿瘤占位导致吞咽困难、化疗后黏膜损伤等因素引起。
1、适应症评估:
胃造瘘术适用于局部进展期胃癌伴食管下端梗阻,或放化疗后出现严重口腔黏膜炎无法进食者。术前需通过胃镜、CT评估肿瘤位置,排除广泛腹腔转移或幽门完全闭塞等禁忌症。
2、手术方式选择:
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PEG创伤较小,适用于预期生存期>3个月者;开腹胃造瘘术则用于肿瘤侵犯腹壁需联合减瘤手术的情况。两种术式均需在肿瘤未累及胃前壁时实施。
3、营养支持过渡:
术后初期采用预消化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如百普力,逐步过渡到整蛋白型制剂如能全力。每日分6-8次灌注,单次不超过250ml,灌注速度保持100ml/10分钟。
4、并发症防控:
造瘘口感染需每日碘伏消毒并涂抹莫匹罗星软膏;导管堵塞可用碳酸氢钠溶液冲洗;腹泻时改用低渗配方如瑞代,必要时口服蒙脱石散调节肠道功能。
5、生活质量维护:
教会患者使用便携式营养泵夜间输注,白天断开导管自由活动。定期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,每3个月更换造瘘管,注意体重及白蛋白指标监测。
胃癌造瘘术后需制定个性化营养方案,优先选择高蛋白、高热量流食如匀浆膳或商业配方营养剂。日常护理需保持造瘘口清洁干燥,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导管移位。营养师建议每日补充维生素B12及铁剂,每周3次30分钟散步促进消化功能。出现造瘘管渗漏、持续腹痛或不明原因发热时需立即返院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