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宫疼痛可能由经期痉挛、盆腔炎、子宫内膜异位症、子宫肌瘤、卵巢囊肿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热敷、药物治疗、手术切除、激素疗法、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缓解。
1、经期痉挛:
经期子宫收缩引起的疼痛是常见生理现象,前列腺素分泌过多会导致收缩加剧。保持腹部温暖、饮用姜茶或进行轻度瑜伽可缓解症状,布洛芬、萘普生等非甾体抗炎药能有效抑制前列腺素合成。
2、盆腔炎症:
细菌感染引发的盆腔炎常伴随下腹坠痛与异常分泌物,可能与淋球菌、衣原体等病原体有关。多西环素、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治疗需足疗程使用,急性期需卧床休息避免性生活。
3、内膜异位:
子宫内膜组织异位生长刺激周围神经,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痛经与性交痛。GnRH激动剂亮丙瑞林、孕激素地诺孕素可抑制异位病灶,腹腔镜手术能清除粘连组织。
4、子宫肌瘤:
肌壁间肌瘤压迫宫腔引发胀痛,黏膜下肌瘤可能导致经量增多。体积较小者可观察随访,米非司酮可缩小肌瘤体积,肌瘤剔除术或子宫动脉栓塞术适用于症状严重者。
5、卵巢囊肿:
黄体囊肿或子宫内膜样囊肿破裂时突发锐痛,可能伴随恶心呕吐。大部分生理性囊肿可自行吸收,病理性囊肿需腹腔镜探查,口服避孕药能预防功能性囊肿复发。
日常避免生冷食物刺激盆腔血液循环,每周3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或游泳可改善子宫供血,经期使用暖宫贴需注意低温烫伤风险。突发剧烈疼痛伴血压下降需立即排除宫外孕破裂等急症,长期慢性疼痛建议每半年进行妇科超声与肿瘤标志物筛查。保持外阴清洁干燥,选择纯棉透气内裤减少细菌滋生,40岁以上女性建议每年进行HPV联合TCT检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