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用药指南 > 资讯详情

牙龈长了个肉疙瘩是怎么回事

发布时间:2025-04-08 14:41 相关企业:复禾医药

牙龈长肉疙瘩可能由局部刺激、口腔卫生不良、根尖周炎、牙龈瘤、药物性牙龈增生等原因引起,可通过去除刺激源、抗生素治疗、手术切除等方式干预。

1、局部刺激:

残根残冠或不良修复体长期摩擦牙龈,导致组织增生形成炎性肉芽肿。去除刺激源后,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消炎,多数疙瘩可自行消退。日常避免用患侧咀嚼硬物。

2、口腔卫生差:

牙菌斑堆积引发慢性龈炎,局部形成化脓性肉芽肿。采用巴氏刷牙法清洁,配合牙线清除邻面菌斑。每周用3%过氧化氢溶液冲洗龈沟,炎症控制后疙瘩逐渐缩小。

3、根尖周炎:

龋齿未治疗导致根尖脓肿穿透骨膜,在牙龈形成瘘管样肉疙瘩。需拍摄X光片确诊,进行根管治疗消除感染源。急性期口服甲硝唑联合阿莫西林,瘘管持久不愈需行根尖切除术。

4、牙龈瘤:

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或长期服用苯妥英钠,可能诱发牙龈纤维组织增生。妊娠性龈瘤产后多自行消退,药物性增生需调整用药方案。体积过大者需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检查。

5、全身疾病:

白血病、克罗恩病等系统性疾病可能表现为牙龈异常增生。伴随自发性出血、溃疡等症状时,需排查血常规和免疫指标。原发病控制后牙龈病变可改善。

每日摄入维生素C含量高的猕猴桃、西兰花等食物,增强牙龈抵抗力。饭后用温盐水漱口,避免烟草刺激。若肉疙瘩持续增大超过2周,或伴随牙齿松动、夜间痛等症状,需及时进行口腔CBCT检查排除颌骨病变。孕妇出现妊娠性龈瘤应选择软毛牙刷,避免用力触碰增生组织。

上一篇:习惯性流产还会怀孕吗 下一篇:环酯红霉素片的注意事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