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与囊内摘除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手术方式、晶体处理、适应症及术后恢复等方面。
1、手术方式:
囊外摘除术通过保留后囊膜完整,仅移除混浊的晶体核及皮质,需借助超声乳化或手动娩核技术;囊内摘除术则完整摘除晶体及囊袋,需扩大切口并采用冷冻法或镊子夹取,手术创伤相对较大。
2、晶体处理:
囊外术可同期植入人工晶体于囊袋内,稳定性更佳;囊内术因无囊袋支撑,需采用前房型或虹膜固定型人工晶体,术后可能出现偏移或炎症风险。
3、适应症差异:
囊外术适用于大多数白内障患者,尤其晶体核硬度中等者;囊内术多用于晶体脱位、过熟期白内障或合并玻璃体病变等复杂病例,可能与外伤、马凡综合征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视力骤降、虹膜震颤等症状。
4、术后恢复:
囊外术切口小约3mm,散光控制好,视力恢复快;囊内术需缝合10-12mm切口,易诱发散光,恢复期延长1-2周,需密切监测眼压及角膜水肿情况。
5、并发症:
囊外术后后囊混浊发生率约20%,需激光治疗;囊内术可能引发玻璃体脱出、黄斑水肿等,与术中玻璃体扰动有关,通常表现为视物变形、飞蚊症加重等症状。
术后建议补充维生素C、锌等营养素促进伤口愈合,避免剧烈运动及揉眼,定期复查眼底;囊内术患者需更严格监测眼压,必要时使用布林佐胺、噻吗洛尔等药物控制。两种术式选择需结合患者眼部条件及医生评估,现代临床中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已成为主流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