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心肌梗塞可能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、血栓形成、血管痉挛、高血压控制不佳、长期吸烟等原因引起。
1、动脉粥样硬化:
冠状动脉内脂质沉积形成斑块是主要病理基础。斑块逐渐增大导致管腔狭窄,当斑块破裂时可能诱发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。控制血脂水平、定期监测颈动脉超声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。
2、血栓堵塞:
动脉斑块破裂后暴露的胶原纤维激活凝血系统,局部形成血栓完全阻塞血管。这种情况通常表现为持续胸痛伴大汗淋漓,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。急诊PCI手术或溶栓治疗是关键救治手段。
3、血管痉挛:
冠状动脉异常收缩可导致暂时性心肌缺血,严重时可发展为心肌梗塞。寒冷刺激、情绪激动、可卡因滥用是常见诱因。硝酸甘油、钙通道阻滞剂能有效缓解血管痉挛症状。
4、血压失控:
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加速动脉硬化进程,增加心脏后负荷。血压骤升时可能诱发斑块破裂,临床常见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。规律服用氨氯地平、缬沙坦等降压药物至关重要。
5、吸烟损伤:
烟草中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直接损害血管内皮功能,促进血小板活性增高。吸烟者发生心梗的风险是非吸烟者的2-4倍,戒烟后2年内心血管风险可降低50%。尼古丁替代疗法有助于戒烟成功。
预防心肌梗塞需综合管理危险因素,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,限制钠盐摄入每日不超过5克。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,如快走、游泳等。定期监测血压、血糖、血脂指标,冠心病高危人群应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片。出现持续胸痛超过20分钟应立即呼叫急救,黄金救治时间为发病后120分钟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