痔疮术后恢复可通过伤口护理、疼痛管理、排便调整、活动控制和定期复查等方式促进愈合。术后并发症可能与感染、出血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发热、创面渗血等症状。
1、伤口护理:术后24小时内需保持肛门区域清洁干燥,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或生理盐水冲洗,避免使用厕纸摩擦。每日可进行2-3次高锰酸钾坐浴,水温控制在40℃以下,每次10-15分钟。观察敷料渗液情况,若出现脓性分泌物需及时就医。
2、疼痛管理:肛门神经丰富导致术后疼痛明显,可采取侧卧位减轻压迫。医生常开具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或曲马多等镇痛药物。冰袋冷敷每次不超过20分钟,间隔2小时重复,能有效缓解肿胀疼痛。
3、排便调整:术后3天需保持软便状态,每日饮水2000ml以上,增加火龙果、燕麦等膳食纤维摄入。乳果糖、聚乙二醇等缓泻剂可预防便秘。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,必要时使用开塞露辅助。
4、活动控制:术后1周内避免久坐久站,行走时间每次不超过30分钟。提重物、骑车等增加腹压的活动需禁止1个月。凯格尔运动需在术后2周开始,每日3组收缩肛门动作,每组10-15次。
5、定期复查:术后7天需检查结扎线脱落情况,1个月评估创面愈合程度。若出现持续出血、剧烈疼痛或肛门狭窄表现,需及时进行扩肛治疗或二次手术干预。
术后饮食宜选择鱼汤、蒸蛋等易消化食物,避免辛辣刺激及酒精摄入。恢复期可进行提肛运动和散步,但需控制强度。保持规律作息有助于创面修复,术后3个月内建议使用环形坐垫减轻局部压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