头发稀少可就诊皮肤科或内分泌科,具体需结合伴随症状选择科室。皮肤科主要排查毛囊疾病、脂溢性皮炎等病因;内分泌科侧重评估激素水平异常如甲状腺功能减退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问题。部分医院设有脱发专病门诊可提供更精准诊疗。
1、皮肤科排查:头发稀少常见于雄激素性脱发、斑秃等毛囊相关疾病。皮肤镜检可观察毛囊状态,伴随头皮瘙痒或鳞屑需排除真菌感染。治疗包括米诺地尔酊、酮康唑洗剂等外用药物,严重者可采用低能量激光疗法。
2、内分泌评估: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导致毛发干枯易断,多囊卵巢综合征常伴体毛分布异常。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、性激素六项等指标。确诊后通过左甲状腺素钠、螺内酯等药物调节激素水平。
3、营养缺乏干预:长期节食或胃肠吸收障碍可能造成铁蛋白低于30μg/L、维生素D不足。血清铁代谢检查可明确缺铁性贫血,建议增加红肉、动物肝脏摄入,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。
4、慢性病管理:系统性红斑狼疮、梅毒等疾病可引发弥漫性脱发。需进行抗核抗体、TPPA等特异性检测。原发病控制后,脱发症状通常随病情缓解逐步改善。
5、精神因素调节:持续焦虑状态会诱发休止期脱发,表现为洗头时掉发量超过100根/日。心理量表评估后,通过正念训练、认知行为疗法缓解压力,必要时短期使用帕罗西汀等抗焦虑药物。
日常建议每日摄入30g坚果补充亚油酸,选用宽齿木梳减少牵拉性脱发。持续脱发超过三个月或伴随指甲凹陷、体重骤降等症状,需尽早就医完善检查。规律进行快走、瑜伽等中等强度运动有助于改善毛囊微循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