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突然发烧可通过物理降温、药物退热、补充水分、观察症状、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。发烧通常由感染、免疫反应、环境因素、炎症反应、代谢异常等原因引起。
1、物理降温:用温水擦拭腋窝、腹股沟等大血管处,或使用退热贴降低体表温度。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,可能引起寒战或皮肤刺激。保持室温22-24℃,穿着透气棉质衣物。
2、药物退热:体温超过38.5℃可选用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或阿司匹林等退烧药。药物需按体重计算剂量,两次用药间隔至少4小时。避免多种退热药混用,警惕药物过敏反应。
3、补充水分:发烧时呼吸增快导致隐性失水,需少量多次饮用温水、口服补液盐或鲜榨果汁。每公斤体重每日需水量增加10-15ml,观察尿量及颜色判断脱水程度。
4、观察症状:记录发热起病时间、热型变化及伴随症状。警惕持续高热、皮疹、抽搐、意识改变等危险信号。测量体温建议采用电子体温计,腋温测量需保持5分钟。
5、及时就医:3月龄以下婴儿发热需立即就诊,3岁以上儿童持续发热超过72小时应就医。血常规、C反应蛋白等检查可鉴别细菌或病毒感染,必要时进行胸片或尿检。
发热期间建议选择米粥、面条等易消化食物,避免高蛋白饮食加重代谢负担。保持每日适量维生素C摄入,柑橘类水果需注意过敏风险。退热后48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,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。卧室每日通风2次,湿度维持在50%-60%。体温恢复正常后仍需观察3天,注意有无咳嗽、腹泻等继发症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