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湿疹可通过抗组胺药、糖皮质激素、免疫抑制剂等方式治疗。慢性湿疹可能与遗传因素、皮肤屏障功能障碍、免疫异常、环境刺激、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,通常表现为皮肤干燥、红斑、丘疹、渗出、苔藓样变等症状。
1、抗组胺药: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、依巴斯汀等药物可缓解瘙痒症状。这类药物通过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炎症反应,适用于轻中度湿疹患者。夜间瘙痒明显者可选择具有镇静作用的苯海拉明。
2、糖皮质激素:氢化可的松、曲安奈德、卤米松等外用制剂能有效控制炎症。强效激素适用于急性发作期,需注意面部和皮肤薄嫩部位应选用弱效制剂。长期使用需警惕皮肤萎缩等副作用。
3、免疫抑制剂:他克莫司软膏、吡美莫司乳膏适合面部及长期治疗。这类药物通过抑制T细胞活性减少炎症反应,可替代激素用于敏感部位。用药期间需注意防晒以避免光敏反应。
4、皮肤修复剂:含神经酰胺、尿素、透明质酸的保湿剂能修复皮肤屏障。每日多次涂抹可减少水分流失,缓解干燥脱屑。沐浴后三分钟内使用保湿产品效果最佳。
5、系统治疗:环孢素、甲氨蝶呤适用于顽固性病例。免疫调节剂需监测肝肾功能,通常作为短期控制病情的二线选择。生物制剂如度普利尤单抗对特定人群效果显著。
湿疹患者日常应避免热水烫洗和搔抓,穿着纯棉透气衣物。饮食需忌食辛辣刺激食物,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Omega-3脂肪酸。适度游泳等低强度运动有助于缓解压力,但需及时清洁皮肤。病情持续加重或合并感染时应及时皮肤科就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