注射祛疤可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、软化瘢痕组织、减轻局部炎症等方式改善疤痕外观。该方法可能引起局部红肿、色素沉着、皮肤萎缩、过敏反应、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。
1、抑制增生: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曲安奈德能减少胶原合成,适用于增生性瘢痕。治疗初期可能出现注射部位疼痛,通常48小时内自行缓解。配合局部加压治疗可增强效果。
2、软化组织:透明质酸酶注射可分解瘢痕基质中的粘多糖,改善疤痕硬度。部分患者会出现暂时性淤青,冷敷可加速消退。每月1次连续3次为常见疗程。
3、抗炎作用:5-氟尿嘧啶通过抑制炎症因子减轻瘢痕充血。需警惕注射后表皮变薄风险,两次治疗间隔不少于4周。联合脉冲染料激光能降低复发率。
4、过敏风险:体质敏感者可能对注射药物产生速发型过敏反应。表现为注射区风团伴瘙痒,需立即停用并口服氯雷他定。术前皮试可有效预防。
5、血管反应:反复注射可能引发局部毛细血管扩张,呈现网状红斑。595nm激光可选择性地封闭异常血管,同时需避免日光暴晒防止色素沉着。
注射祛疤后需保持创面清洁干燥,避免搔抓或使用刺激性护肤品。恢复期增加维生素C摄入有助于减少色素沉着,适当进行瘢痕按摩促进药物扩散。出现持续红肿或发热需及时复诊,治疗期间建议暂停剧烈运动防止出汗感染。日常防晒需选择SPF30以上物理防晒霜,疤痕部位避免使用含酒精化妆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