皮下囊肿可通过局部外用药物、口服抗生素、糖皮质激素注射等方式治疗。皮下囊肿通常由毛囊堵塞、细菌感染、皮脂腺分泌过多、遗传因素、外伤刺激等原因引起。
1、外用药物:囊肿未感染时可使用鱼石脂软膏促进吸收,合并感染时选用莫匹罗星软膏或夫西地酸乳膏控制炎症。外用药物需每日清洁患处后薄涂,避免覆盖过厚影响皮肤透气。
2、口服抗生素:囊肿红肿热痛明显时需口服头孢氨苄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或克林霉素。抗生素疗程通常5-7天,用药期间需禁酒并观察是否出现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。
3、激素注射:反复发作的囊肿可采用曲安奈德或复方倍他米松局部注射,每周1次连续2-3次可显著缩小囊腔。注射后需保持皮肤清洁干燥,避免揉搓防止药物扩散。
4、手术引流:直径超过3cm的感染性囊肿需行切开引流术,顽固性囊肿可选择囊肿切除术。术后需每日消毒换药,愈合期避免剧烈运动防止伤口裂开。
5、物理治疗:表浅囊肿可尝试红外线照射或超短波治疗,每周3次促进炎症消退。治疗期间需注意保持皮肤与仪器的适当距离,防止烫伤或过度干燥。
日常护理应选择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摩擦,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物如奶茶、油炸食品等。囊肿未破溃时可适度热敷促进循环,已破溃者需用碘伏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。保持规律作息和适度运动如快走、游泳有助于增强皮肤抵抗力,但需避免直接压迫囊肿部位。囊肿持续增大或伴发热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皮肤疾病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