门静脉增宽可通过控制基础疾病、抗凝治疗、介入手术、门体分流术、肝移植等方式治疗。门静脉增宽通常由肝硬化、门静脉血栓、血吸虫病、先天性门静脉畸形、肿瘤压迫等原因引起。
1、控制基础疾病:
肝硬化是门静脉增宽最常见原因,需针对病因治疗。酒精性肝硬化需戒酒,病毒性肝炎需抗病毒治疗,自身免疫性肝病需免疫抑制剂。控制基础疾病可延缓门静脉高压进展,减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风险。
2、抗凝治疗:
门静脉血栓形成需使用抗凝药物,如华法林、利伐沙班、达比加群。抗凝治疗可溶解血栓,恢复门静脉血流。治疗期间需监测凝血功能,避免出血并发症。慢性血栓机化后可能需联合介入治疗。
3、介入手术:
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通过支架建立肝内分流道,降低门静脉压力。该手术创伤小,适用于药物控制不佳的静脉曲张出血。术后需定期超声监测分流道通畅性,可能出现肝性脑病等并发症。
4、门体分流术:
外科门体分流术包括远端脾肾分流、肠系膜-腔静脉分流等,通过血管吻合降低门静脉压力。适用于反复出血且肝功能较好的患者。手术创伤较大,术后可能加重肝功能损害,需严格评估手术指征。
5、肝移植:
终末期肝病合并门静脉高压可考虑肝移植。移植后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,是根治性治疗方法。需评估患者全身状况,术后需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,存在排斥反应和感染风险。
门静脉增宽患者需低盐饮食,每日钠摄入控制在2克以内,避免腌制食品。适量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、豆制品,肝功能差时需限制蛋白摄入。避免剧烈运动防止腹压骤增,可进行散步、太极等低强度活动。定期监测肝功能、血常规、腹部超声,观察有无腹水、下肢水肿等症状变化。出现呕血、黑便等消化道出血表现需立即就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