洗牙出血可能由牙龈炎症、牙结石刺激、刷牙方式不当、凝血功能障碍、全身性疾病等因素引起,可通过改善口腔卫生、规范刷牙、牙周治疗、血液检查、基础疾病管理等方式缓解。
1、牙龈炎症:
慢性牙龈炎是洗牙出血的常见原因。菌斑长期堆积导致牙龈充血肿胀,毛细血管脆性增加,超声波洁治器的物理刺激易引发渗血。日常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洁龈缘,配合牙线及冲牙器减少菌斑,炎症缓解后出血可逐渐减少。
2、牙结石刺激:
龈下结石压迫牙龈组织形成溃疡面,洗牙过程中器械刮除结石时会触碰创面。结石清除后可能出现暂时性出血,伴随牙龈胀痛。定期进行龈下刮治可消除局部刺激,术后含漱氯己定溶液促进创面愈合。
3、刷牙方式错误:
横向用力刷牙导致牙龈机械性损伤,牙颈部楔状缺损暴露牙本质小管。洗牙时高频振动可能诱发敏感部位出血。改用软毛牙刷配合竖转动法刷牙,缺损处可用玻璃离子水门汀充填修复。
4、凝血功能异常:
血小板减少症或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可能影响凝血机制。洗牙后出血时间超过20分钟需警惕,建议检测凝血四项。维生素K缺乏者可口服叶绿醌,必要时术前输注血小板悬液。
5、全身性疾病:
糖尿病、白血病等系统性疾病可能表现为牙龈自发性出血。这类患者洗牙前需控制空腹血糖在7mmol/L以下,白血病缓解期需血液科会诊评估。伴随口腔黏膜瘀斑或淋巴结肿大时应排查血液系统肿瘤。
洗牙后24小时内避免进食辛辣刺激食物,选择温凉软食如鸡蛋羹、燕麦粥等。使用生理盐水含漱替代大力漱口,48小时内暂停使用牙线避免创面二次损伤。日常建议每年进行1-2次牙周维护,吸烟者需戒烟减少牙龈血管收缩。高血压患者洁牙前需将血压控制在140/90mmHg以下,妊娠期妇女建议选择孕中期进行洁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