乳腺癌可通过手术切除、靶向治疗、内分泌治疗、化学治疗、放射治疗等方式治疗。乳腺癌通常与激素水平异常、遗传基因突变、肥胖、长期雌激素暴露、乳腺良性病变恶变等因素有关。
1、手术切除:
根治性手术是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,常见术式包括保乳手术和全乳切除术。保乳手术需配合术后放疗,适用于肿瘤直径≤3cm且无多中心病灶者;全乳切除术适用于肿瘤较大或存在广泛导管内癌成分者,术后可考虑乳房重建。
2、靶向治疗:
针对HER-2阳性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单抗、帕妥珠单抗等药物,通过阻断HER-2受体抑制肿瘤生长。治疗前需进行免疫组化检测,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心脏毒性和输液反应,需定期监测左心室射血分数。
3、内分泌治疗:
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患者,常用药物包括他莫昔芬、来曲唑、阿那曲唑。绝经前患者可能需联合卵巢功能抑制,治疗周期通常持续5-10年,需注意骨质疏松和血栓风险。
4、化学治疗:
蒽环类多柔比星、紫杉类紫杉醇、铂类卡铂药物可杀灭快速增殖的癌细胞。新辅助化疗可使肿瘤降期提高手术机会,辅助化疗可消灭潜在微转移灶,常见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。
5、放射治疗:
术后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,主要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技术。保乳手术后需全乳照射,高危患者需追加瘤床加量,常见皮肤反应在治疗结束后2-4周逐渐消退。
乳腺癌预后与分期密切相关,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超过90%。日常需保持BMI在18.5-23.9之间,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、游泳。饮食建议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深海鱼类摄入,限制红肉及加工食品。术后患肢需避免抽血和血压测量,坚持康复训练预防淋巴水肿。定期随访监测应包括乳腺超声、钼靶及肿瘤标志物检查,出现骨痛或持续咳嗽需警惕转移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