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骨不全是一种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,主要表现为骨骼脆性增加、反复骨折、蓝巩膜、听力下降等症状。该病由胶原蛋白合成缺陷导致,可分为I型至VIII型,严重程度各异。
1、遗传因素:
成骨不全主要由COL1A1或COL1A2基因突变引起,导致I型胶原纤维结构异常。约90%患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,少数为新生突变。基因检测可明确分型,轻型患者可能仅表现为骨质疏松。
2、骨骼病变:
骨骼脆性增加是该病核心特征,轻微外力即可导致骨折。儿童患者常见长骨弯曲变形,成人易发脊柱压缩性骨折。X线显示骨皮质变薄、骨小梁稀疏,严重者呈现"爆米花样"骨痂。
3、眼部表现:
蓝巩膜是典型体征,因巩膜变薄使脉络膜色素透见所致。部分患者伴角膜变薄、圆锥角膜,严重者出现视网膜剥离。I型患者巩膜呈天蓝色,III型随年龄增长可能褪色。
4、听力障碍:
约50%患者出现传导性或混合性耳聋,多始于20-30岁。耳硬化症导致镫骨固定是主因,可伴随耳鸣、眩晕。听力测试显示低频区骨导下降,颞骨CT可见耳囊硬化改变。
5、牙齿异常:
牙本质发育不全表现为乳牙和恒牙呈半透明琥珀色,釉质易剥脱。牙齿磨损加速可能导致牙髓暴露,X线显示牙本质层变薄、髓腔扩大。严重者需进行全冠修复或种植牙治疗。
成骨不全患者需终身进行多学科管理,包括适度游泳、骑自行车等低冲击运动维持骨量,每日补充钙剂800-1200mg和维生素D400-800IU。饮食应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,推荐鱼肉、乳制品及豆制品。骨折急性期需制动固定,慢性期可考虑双膦酸盐静脉输注。严重畸形患者需评估截骨矫形手术或髓内钉固定,听力丧失者可选择镫骨切除术或助听器适配。建议每6-12个月进行骨密度监测,孕妇需接受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。